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AI+时代教育变革与未来发展研讨会

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329日,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部、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举办AI+时代教育变革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新,“码蹄杯”程序设计大赛(江苏赛区)负责人洪研江,AK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教务处处长方亮,未来校区管委会主任、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吉伟,百度集团高校合作部总监李轩涯、副总监计湘婷以及来自中国计算机学会、相关企业、高校和中小学的代表们参加会议。会议由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会员活动中心副主席王进主持。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教育形态,“AI+教育”成为热议焦点,此次研讨会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方亮从构建AI赋能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建设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型师资队伍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领域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向创新化、实践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AK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与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合作共建码蹄杯编程实训基地(AK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


“码蹄杯”程序设计大赛作为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权威赛事,旨在挖掘和培养优秀的编程人才,提升参赛者的算法和编程能力。李轩涯指出,编程能力是计算机领域从业者的必备核心技能,希望同学们珍惜比赛机会,在竞赛中不断磨砺技艺,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

现场,来自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百度集团的专家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行业经典案例,分别就“学科大模型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与思考”以及“AI 时代下创新思维及工程能力的养成思考——以百度500万大模型人才培养计划为例”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

分会场上,省人工智能学院、高校组、中小学校组展开分组研讨,深入交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实践经验,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打造了“AI+X”交叉融合培养体系,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的知识架构。同时,开设了“AI创新人才培养菁英班”“X+ai新生研讨课”“人工智能通识”产教融合系列讲座,带领学生从多视角认识AI、拥抱AI。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AK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AK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